熒光增白劑的品種甚多,各種纖維的增白都有一定牌號的增白劑。
雖然各種增白劑的化學結(jié)構(gòu)和性能不同,但對纖維或織物的增白原理都是一樣的。
其增白原理主要是由于增白劑的分子中含有共軛雙鍵系統(tǒng),具有良好的平面性,這種特殊的分子結(jié)構(gòu)在日光照射下能吸收日光中紫外線(波長為300~400nm)而發(fā)出藍紫色光(波長為420~500 nm) ,藍紫色光與纖維或織物上的黃光混合而變成白光,從而使纖維或織物明顯變白。
含增白劑樣本的反射曲線
熒光增白劑的增白作用只是光學上的增亮補色,并不能代替化學漂白,為此不經(jīng)漂白的織物直接用熒光增白劑來增白,其增白效果是不會理想的。從熒光增白劑的原理可知,增白劑的增白效果主要取決于照射日光中紫外線的含量以及纖維或織物上熒光增白劑的濃度。
當照射日光中紫外線的含量充足時,織物上熒光增白劑的濃度在一定范圍內(nèi)變化時,其增白效果隨織物上增白劑的濃度的增加而增強;
但當增白劑的濃度提高到某一恰當濃度時,其增白效果最佳,可獲得最高的白度值,若增白劑的用量超過最佳濃度時,非但對織物的增白效果沒有提高,相反有所下降(即通常所說織物泛黃,白度反而下降) ,此時,增白劑的最佳濃度稱為增白劑的泛黃點。
各種熒光增白劑的泛黃點是不同的,例如熒光增白劑DT (用于滌綸)其泛黃點為0 .8%。即滌綸增白時,用DT增白劑用量超過0 .8%時,其白度值隨濃度增加而降低。
泛黃點
熒光增白劑VBL(用于純棉織物)其泛黃點為0 .5% ,熒光增白劑DCB(用于腈綸增白)其泛黃點為0 .8% ,熒光增白劑CH (用于腈綸膨體紗)其泛黃點為3 .3% , Blankophor BBU(液狀) (Bayer公司產(chǎn)品,用于純棉織物)其泛黃點為1 .26% , Uvitex(ERN—P CGY公司產(chǎn)品,用于滌綸織物)其泛黃點為0 .8% , UvitexEBF 250%(漿狀) (CGY公司產(chǎn)品,用于滌綸織物)其泛黃點為3%。
那么,為什么會產(chǎn)生增白效果不再隨織物上熒光增白劑濃度增加而增強,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織物上黃光的強度是有限的,因此抵消該黃光(主波長在570nm左右)所需要的由熒光增白劑吸收紫外線而發(fā)射出的黃光的補色光———藍紫色光也是有限的。
隨著織物上熒光增白劑的濃度增加,其發(fā)射的藍紫光強度也增加,從而抵消織物上的部分黃光,使黃光強度逐漸減少,織物也隨之越來越白。
當織物上熒光增白劑的濃度增加到一恰當濃度(即增白劑的泛黃點)時,其發(fā)射出藍紫光的強度恰好與織物上的黃光強度相等,彼此恰好抵消,這時織物也最白,增白效果最好。
當藍紫色光強度大于抵消織物上黃光的強度時,增白劑所反射出的藍紫光表現(xiàn)得極為明顯,同時因增白劑的各種組成基團不同,所呈現(xiàn)的不同色調(diào)(如青光紫、紅光藍等)也較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上述兩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使織物的灰色調(diào)增加,其作用隨增白劑濃度增加而加強,從而使增白效果降低,雖然這時織物上已無黃光的痕跡,但是看起來已不再潔白、明亮、耀目。
為此在選用增白劑時,除了考慮其增白效果,還要通過小樣試驗,尋找不同增白劑在織物上的泛黃點,以便合理使用,以獲得最佳增白效果。
廣東天盛環(huán)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3 版權(quán)所有 【訪問量: 】 【后臺管理】 【粵ICP備2023044476號】
【Bmap】 【Gmap】 技術(shù)支持: 東莞網(wǎng)站建設